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:13947792580 13947792580  / 13087182580

蒙古包资料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蒙古包资料 >

来内蒙古旅游一定要了解蒙古包挂件说法

发布时间:2019-06-27 08:25 作者:本站 来源:本站 点击: 字号:

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喜欢旅游,尤其是向往内蒙古大草原。来内蒙古大草原旅游一定会去蒙古包看看,我们来聊聊蒙古包外的挂件有什么讲究。

一、内蒙古

1.名称由来

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“内札萨克蒙古”,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、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,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、唐努乌梁海等部称
为内属蒙古。“内札萨克蒙古”后来演变出“内蒙古”一词。
在蒙古语中,内蒙古的名称原来和汉语一致(鲍培转写:dotuγadumongγol;西里尔写法:дотоодмонгол)。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将蒙古语名称更改为(鲍培转写:öbörmongγol;西里尔写法:өвөрмонгол),并沿用至今。其中(鲍培转写:öbör;西里尔写法:өвөр)蒙古文意思是“山的阳面”即“阴山的南面”。汉语一般仍称为“内蒙古”,也有少数人称这一地区为来源于漠南蒙古的一词,直译“南蒙古”。

2.名族风情

草原盛会一那达幕:即游艺、联欢的意思,多在草原8月份举行,源于七百年前。达幕之日商贩集,说书献艺应有尽有,主要传统运动项目有赛马、摔跤、射箭。
蒙古包: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,是游牧生活的产物。一般高七八尺,宽丈余,先用木杆、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,然后连成圆仓式,再用圆木组成伞形圆顶,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,晴启阴合,用以流通空气,吸收阳光,是草原牧区传统居住用具,也是外地游人感兴趣的下榻场所。
祭敖包:蒙古族传统宗教活动,敖包是在草原、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、土块、柳条等垒筑而成的。“敖包”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、道路、边界的标志,后成为祭祀山神、路神的地方。祭敖包多在7、8月份举行。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,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。在蒙古族人民心中,敖包是神圣的净地。

3.饮食文化

蒙古族人的传统饮食比较粗犷,以羊肉、奶、野菜及面食为主要原料。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,以烤为著名。崇尚丰满实在,注重原料的本味。特色美食有烤羊腿、全羊席、手抓羊肉、奶酪、马奶酒、莜麦面、资山熏鸡、肉干、哈达饼、蒙古馅饼、蜜麻叶、德兴元烧麦等。
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。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,是牛、马、羊、骆驼的奶制品。红食蒙古语叫乌兰伊德,即牛、羊等牲畜的肉制品。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,按照蒙古族的习惯,白色表示纯洁、吉祥、崇高,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高礼遇。
蒙古族敬酒:蒙古族斟酒敬客考究,酒是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。主人将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,托在哈达上,唱起祝酒歌,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,此时客人应随即接过酒,能饮则饮,不能饮则品尝少许,然后将酒归还主人,不可推让,谢绝主人的敬酒。

二、蒙古包

1.蒙古包简介

蒙古包(Mongolianyurts)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。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,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。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、“毡包”或“毡帐”。据《黑鞑事略》记载:“穹庐有二样:燕京之制,用柳木为骨,正如南方罘思,可以卷舒,面前开门,上如伞骨,顶开一窍,谓之天窗,皆以毡为衣,马上可载。草地之制,以柳木组定成硬圈,径用毡挞定,不可卷舒,车上载行。”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,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。蒙古包呈圆形尖顶,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。普通蒙古包,顶高10-15尺,围墙高约50尺左右,包门朝南或东南开。包内四大结构为:哈那(即蒙古包围墙支架)、天窗(蒙语“套脑”)、椽子和门。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,通常分为4个、6个、8个、10个和12个哈那。12个哈那的蒙古包,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,远看如同一座城堡。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,十分壮观。


三、蒙古包挂件说法

  1. 蒙古包西挂出小弓

是生了男孩。

    2.蒙古包东挂出一朵花

是生了女孩。

    3.天窗关闭

是有人去世,千万不要进去。

    4.挂出红布条

说明里面有产妇或病人,不能进去。

  总结:  目前,大多数蒙古人都已经住进了楼房,但是这些习俗很多都在延续,偶尔在楼房门口,也能看到这些类似的小挂件,寓意也是一样的。

 

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

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,就请分享给身边的好友吧


分享成功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哦